美女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多动孩子越来越多,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9 13:2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身边关于多动症议论越来越多、关于多动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家长常说多动症,一般都是一种担心和焦虑,如果你对孩子有信心和愿意改变,不建议过早定义为多动症或去做测评,因为见过几位只要去测评基本就打上这个标签了,当然我们不讳疾忌医,比如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分泌不正常,以下仅从教育角度谈一些看法,以供参考,相信自己会有准确判断。

  儿童多动其行为成因主要有三:

  一是婴幼期过敏和安全感缺失,比如剖腹产孩子没有经过子宫挤压通常幼儿期神经较敏感等身体因素,可以通过一些早教辅助下刺激球训练;最重要的是1-3岁时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感没有稳定建立,比如家长在做断舍离方法不当,父母与孩子离别时不告而别、说吃饭的时候就回来没做到,孩子缺乏安全感下的"情绪",需要不停小动作来释放压力,可以通过一些亲子游戏改善。

  二是3-6岁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期,交由老人带出来孩子,家庭不和,父母陪伴较少,或者说抚养人与孩子的互动较少,孩子更多是“自娱自乐"型,一种是孩子一有哭闹就是给各种东西,铃铛、食物、手偶、玩具等转移注意力,父母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内心亏欠心态更多通过买大量儿童用品、玩具来弥补,这种只有物质满足溢出、不停兴趣点转换,儿童没有很好专注力养成;另一种是抚养环境氛围不和,高压紧张下孩子自己玩不停地寻找“舒适区";没有内心丰盈,如妈妈讲故事、爸爸做游戏,孩子自然要做给妈妈看、不停动来动去、滔滔不绝地叨叨,这只是多动或者说内在的缺失需要外在平衡,同样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形成症结的是自闭症,沉默寡言不会沟通,甚至伤害人,所以多动并没有什么,孩子环境适应能力强;还有一种是父母过度干预、俗称宝妈,一会叫孩子玩积木、讲故事,一会让孩子喝口水、吃水果,单一行为连续性不能逐步扩展、形成沉浸式体验,直至影响后来学习、做作业磨蹭,另有专文探讨;总而言之这个阶段孩子天性喜欢好动,但家长没有抓住同样喜欢听故事、玩游戏等帮孩子建立专注力,只是无序、无主题的乱动、乱言,而被焦虑家长别称为多动(症)。

  三是儿童阶段没有兴趣爱好、没有好的玩伴,那么孩子时间和精力就不能很好地管理起来,即使上学、写作业也是小动作不断、不间歇地找事,又被老师别称为“调皮捣蛋鬼",甚至差/坏学生。

  解决办法:

  其实看清楚问题成因了,大家也就有了办法,首先,对于0-3岁、3-6岁阶段的父母一切还都来得及,改变自己“懒惰"或“甩手"父母,即使不能做到日间照养,但也要利用晚上、节假日主导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其次,常道经常说的要做一个优秀父母,要做到懂科学、有耐心、会观察、善引导,再这就不再重复了,注重儿童的兴趣激发、习惯养成、性格熏陶、沟通相处学习;通过一些课程:感统训练、情商教育等来改善。

  再次,针对儿童阶段一定要积极动起来,尽可能找到一两项运动或艺术项目,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释放儿童过剩精力、踢一天球下来再调皮孩都是倒床就睡,最重要的是运动项目可以让孩子交上朋友、找到玩伴,越来越有兴趣。

  脑电生物反馈技术(详情咨询微RZJ337)作为行为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是连接传统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的桥梁。以其特有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普通医学和精神卫生领域均有应用。近几年随着生物医学设备的发展、临床操作程序的完善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提高,脑电生物反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学习困难等发育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美女人网 ( 粤ICP备13023081号 )

GMT+8, 2024-9-29 07:12 , Processed in 0.301521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