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人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所不了解的多动症发病原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14:3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

  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

  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脑电生物反馈技术(详情咨询微RZJ337)作为行为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是连接传统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脑科学的桥梁。以其特有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普通医学和精神卫生领域均有应用。近几年随着生物医学设备的发展、临床操作程序的完善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断提高,脑电生物反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学习困难等发育行为疾病的临床治疗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美女人网 ( 粤ICP备13023081号 )

GMT+8, 2024-6-26 23:17 , Processed in 0.102495 second(s), 1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